资讯

上海

课程咨询: 400-810-2680

预约高中1对1精品课程(面授/在线),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 马上报名↓

获取验证码

请选择城市

  • 上海

请选择意向校区

请选择年级

请选择科目

立即体验
当前位置:北京学而思1对1 > 高中教育 > 高中语文 > 正文
内容页banner-1对1体验

《过节和观灯》深入探究

2017-07-07 11:59:06  来源:网络整理

  《过节和观灯》深入探究!作者沈从文,苗族人,生于湖南凤凰。作者对中华民俗文化尤其是湘西文化有着深厚的感情,同时,又能够从一定的历史高度和文化高度来重新审视自己所喜爱的民风、民俗与民情。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过节和观灯》深入探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过节和观灯》知识点大汇总

 

  《过节和观灯》深入探究

 

 一、节庆风俗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在这方面你都知道哪些?请

 
向长辈们了解,或到书籍中查找,把掌握的情况在同学间交流。
 
本题属于综合性的研究性学习内容,一方面可以借此加深孩子对课文的理解,一方面需要孩子搜集材料、分析材料,并进行交流讨论,教师还可以结合本单元的“综合性学习”对孩子加以指导。
 
二、随着生活的变化,中华民族的风俗习惯有些变淡了,有些消失了。对此,你有哪些思考?节庆风俗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流传下来的文化,但是,随着生活的变化,中国人的传统节日在形式和内涵上正被刷新和。传统意义上的节味淡了,如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品月饼、春节庆团圆等风俗。在开放的今天,我们在对“洋节”采取接纳态度的同时,也不应冷落自己的传统节日,中华民族的文化是各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共同创造的,各族人民在繁衍生息之中创造了灿烂的民俗文化。民俗文化自古就是和民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民俗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根。它代表着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民族文化精神的重要载体。
 
由此,我们应认识到,在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的同时,应该传承光大自己的传统文化,这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有关民俗相关人士提出,要叫响我们的传统佳节,让它们的文化内涵得以更大的发扬,还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如在端午龙舟竞渡、元宵闹花灯等传统群体活动中加入更多的时尚元素,使节日的活动获得更大的认同感和更多的参与者,烘托出浓厚的节日气氛。此外,建立民俗文化博物馆和在高校开设民俗文化课程,设立民俗文化的科研项目,以加大对民俗文化的研究和保护。相信,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关注下,有着浓郁中国特色的民俗文化之花不仅根柢发达,而且在社会各界的精心呵护与培育下,生命力会历久弥新,重绽馨芳。
 
三、课文把生活情景的生动描述与文史知识的自然铺排,巧妙地结合于一体。体
 
会这种写法的长处,并学习这种写法,尝试写一段文字。
 
生活情景的生动描述与文史知识的自然铺排,不仅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拓宽读者的视野,还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兴趣。下面这段文字就是选自原文删去的部分,供大家参考:
 
大家主要兴趣自然在跑马,特别关心本村的胜败,和划龙船情形相差不多。我对于赛马兴趣并不大。云南马骨架多比较矮小,近于古人说的“果下马”,平时当坐骑,爬山越岭腰力还不坏,走夜路又不轻易失蹄。在平川地作小跑,钻子步走来匀称稳当,也显得满有精神。可是当时我实另有所会心,只希望从那些装备不同的马背上,发现一点“秘密”。因为我对于工艺美术有点常识,漆器加工历史有许多问题还未得解决。读唐宋人笔记,多以为“犀皮漆”做法来自西南,系由马鞍鞯涂漆久经摩擦而成。“波罗漆”即犀皮中一种,“波罗”由樊绰《蛮书》得知即老虎别名,由此可知波罗漆得名便在南方。但是缺少从实物取证,承认或否认仍难肯定。我因久住昆明滇池边乡下,平时赶火车入城,即曾经从坐骑鞍桥上发现有各种彩色重迭的花斑,证明《因话录》等记载不是全无道理。所谓秘密,就是想趁机会在那些来自四乡装备不同的马背上,再仔细些探索一下究竟。结果明白不仅有犀皮漆云斑,还有五色相杂牛皮纹,正是宋代“绮纹刷丝漆”的做法。至于宋明铁错银马镫,更是随处可见。云南本出铜漆,又有个工艺传统,马具制作沿袭较古制度,本来极平常自然。可是这些小发现,对我说来却意义深长,因为明白“由物证史”的方法,此后就用到研究物质文化史和工艺图案发展史,都可得到不少新发现。当时在人马群中挤来钻去,十分满意,真正应合了古人说的,“相马于牝牡骊黄之外”。但过不多久,更新的发现,就把我引诱过去,认为从马背上研究老问题,不免近于卖呆,远不如从活人中听听生命的颂歌为有意思了。
 
 

 


  《过节和观灯》深入探究!为大家介绍好了,如果大家还有什么问题的话,请直接拨打免费咨询电话:4000-121-121!有专业的老师为您解答!

文章下长方图-高三一轮复习史地政资料
立即领取中小学热门学习资料
*我们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电话联系
侧边图-寒假1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