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上海

课程咨询: 400-810-2680

预约高中1对1精品课程(面授/在线),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 马上报名↓

获取验证码

请选择城市

  • 上海

请选择意向校区

请选择年级

请选择科目

立即体验
当前位置:北京学而思1对1 > 高中教育 > 高三期末 > 正文
内容页banner-1对1体验

高三期末-2017年高三期末历史知识点总结

2018-12-25 16:04:06  来源:网络整理

  高三期末-2017年高三期末历史知识点总结!圣诞节过完了,马上迎来的就是期末诊断了。文科的同学好好回顾自己背过的知识点,还有偶尔复习一下,不然容易忘掉。小编也给大家整理了一些重要知识点。下面是高三期末-2017年高三期末历史知识点总结!同学们期末加油。

 

 

  高三期末-2017年高三期末历史知识点总结(一)


  一、小农经济的艰难成长


  1.小农经济的形成条件:铁犁牛耕的出现和逐步普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2.小农经济的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


  3.小农经济得以发展的原因:①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和发展,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逐渐普及;②农民不同程度地有一定土地、农具、耕畜等生产资料,具有生产积极性;③为了求得生存,农民努力提高耕作技术,尽可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④历代统治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注意减轻农民负担,扶植小农经济。


  4.阻碍小农经济发展的原因:①农民经营规模小,生产条件简陋,缺乏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②封建王朝统治集团腐朽,封建剥削严重;③抵御天灾人祸的能力薄弱。


  5.小农经济的地位(影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始终是在中国封建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在较长时期内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自然经济的牢固存在是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二、精耕细作技术的成熟


  1.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垄作法、《氾胜之书》、耧车、犁壁、耦犁、代田法、区田法、耕作制度以连年种植为主,开始出现两年三熟制。


  2.魏晋南北朝:《齐民要术》——世界上现存较早的农书、轮作和绿肥种植比欧洲早一千多年;江南和成都平原农业的发展。


  3.隋唐时期:水稻种植普遍采用育秧移栽等技术;曲辕犁,中国耕犁已相当完善。


  4.宋元时期: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耧锄;水旱轮作的稻麦复种制,标志着我国精耕细作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农作物品种交流非常广泛;南宋时江浙地区成为全国经济重心,东北、西北地区得到发展。


  5.明清时期:多熟种植;培育大量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薯高产作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农政全书》


  高三期末-2017年高三期末历史知识点总结(二)


  先秦


  1.西周的兴衰。


  2.分封制的内容、实质。


  3.全面理解和说明春秋到战国时期我国社会由奴隶社会瓦解到封建制度确立,分裂割据走向统一集权,民族融合局面出现的历史发展趋势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的表现。


  4.正确评价春秋战国期间的兼并战争。


  5.商鞅变法的背景,内容,作用和实质(是在经济,政治上确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样体现和完成春秋战国以来的历史发展趋势)。


  6.战国时封建经济发展的具体成就(铁器、牛耕、水利、手工业和商业)。


  7.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流派,内容,结局。注意儒家,道家和法家。


  8.天文、医学和诗经。


  9.孔子(重点)、荀子,孟子,韩非和屈原。


  说明:先秦时期多年未出大题,一定要注意复习到位,特别是百家争鸣,春秋战国的社会发展趋势。此阶段也可以和秦汉或者明清时期结合起来考察。


  秦汉


  秦汉——多民族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的形成、巩固、问题和演变成分裂


  1.秦统一天下的必然性和条件。


  2.秦始皇建立和巩固统一和中央集权的措施。


  3.从正反面分析秦亡汉兴的原因。


  5.秦皇、汉武多方面的活动。


  6.理解和评价焚书坑儒、独尊儒术。董仲舒的思想背景,内容,作用。


  7.自春秋、战国经秦到西汉治国思想的变动和影响。


  8.秦汉与匈奴,西域,越族的关系。


  9.张骞和班超的贡献:丝绸之路。


  10.造纸术,地动仪,张衡,华佗,王充,司马迁和《史记》,数学和封建教育。


  11.秦汉出现的封建社会的社会问题及表现。(土地兼并、暴政、思想专制)


  12.秦汉是对后世具有开创性的朝代,秦汉奠定了我国后来2000年封建社会的基本


  格局、基本特点。


  如何理解?有那些史实?(统一的国家格局;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治格局;多种土地制度基础上的的封建小农经济格局;以汉族为主体的民族融合的多民族格局;对外交流的开放格局;以儒家为主体重伦理的思想格局;以应用技术为主的优秀世界的传统科技与文化格局。)


  隋唐——封建社会的盛和衰


  1.隋大统一的历史原因。秦和隋的相似性。


  2.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


  3.全面细致的识记大运河的分段、起止点、沟通河流。理解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影响。正确看待历史上不同人物对大运河的评价。


  4.多方面(从统治者作为,从制度,从科技,从水利,从民族交往,从中外交流等)分析唐朝前期盛世局面形成的原因和启示。


  5.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活动和评价。


  6.深入理解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均田制,租庸调制的实施原因、目的,作用和其间的联系,后来的破坏。


  7.全盛时期的表现(经济、政治、民族、对外、文化。)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8.长安和扬州。


  9.唐中央政权和边疆民族关系的史实,共性。与汉民族关系的异同点。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入藏。


  10.唐朝对外交往和汉的不同之处及其成因。对外交流的具体史实。


  11.深刻理解两税法的实施和影响。


  12.多方面分析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原因和启示。


  13.唐文化:唐诗、韩愈和柳宗元。莫高窟,绘画,书法,封建教育,医学,孙思邈和《唐本草》。


  说明:历来是高考之重点和热点区域,应注意。核心是盛与衰。


  高三期末-2017年高三期末历史知识点总结(三)


  1、 春秋战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了解诸子百家中道、儒、墨、法诸家的代表人物


  道家:老子(春秋)、庄子;


  儒家:孔子(春秋)、孟子、荀子;


  墨家:墨子;


  法家:韩非子


  理解孔子、孟子、荀子的主要观点


  孔子:


  ①孔子的主要成就:春秋晚期鲁国人。中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首创私人讲学,晚年编订古代文化典籍。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后称为“六经”。


  ②孔子的主要观点:


  A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他认为仁就是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互相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强调统治者要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C主张“克己复礼”。希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使每个人的行为符合礼的要求。


  D主张“有教无类”。


  孟子:


  A主张实行“仁政”。B提出“民贵君轻”的民本思想。C主张“性善论”。


  荀子:


  A主张统治者施政用“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B提出“君舟民水”的论断。


  C提出“性恶论”,强调用礼乐来规范人的行为,使人向善。


  经过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和改造,战国后期,儒学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2、汉代儒学


  了解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太学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①提出:汉武帝时,儒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了改造,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董仲舒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他提出不在儒家六经范围之内的各家学术都应罢黜。目的是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以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著有《春秋繁露》一书。


  ②实施: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③影响:儒学思想逐渐被统治者确立为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太学:汉武帝根据董仲舒的建议,在中央兴办太学。太学的兴办,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陈规,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3、宋明理学


  了解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与基本主张


  ①宋明理学的形成:北宋时,儒学家们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②代表人物及基本主张:


  程颢、程颐(北宋):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主张先有理后有物。这是理学的核心思想。同时,二程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提出“格物致知”的认识论。


  朱熹(南宋):理学集大成者。著作《四书章句集注》。


  A天理就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它是人性的较高境界;


  B强调“存天理,灭人欲”。


  C认为“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而不是求科学之真。


  陆九渊(南宋):心学的开创者,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真理”。认为穷理不必向外探求,只需反省内心就可得到天理。


  王阳明(明朝):心学的集大成者。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在认识论上,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


  ③影响: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诊断依据的教科书。


  4、明清儒学思想的发展


  理解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基本主张


  李贽:明朝后期思想家,著有《焚书》《藏书》。李贽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A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认为是非标准应依照时代变化而变化,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B对正统思想发出大胆挑战,批判道学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虚假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黄宗羲: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著有《明夷待访录》。黄宗羲的思想对以后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A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顾炎武: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著有《天下郡国利病书》和《日知录》。


  A重视对社会实际情况的了解,形成了经世致用的思想。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王夫之: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他继承了以前思想家的唯物思想,并加以发展。他的唯物思想,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A认为世界是物质的,一切事物都是客观存在的实体;物质是不断变化的,其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B认为主观的认识是由客观对象引起的,一切事物通过考察研究都是可以认识的。


  C认为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少有的。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的巨大影响。

 

 

  相关推荐:

 

  2019北京高三期末试题【汇总】

  高中作文赏析(三篇)

  2019西城区高三期末试题评析

 

 

 爱智康高中教育频道为大家分享的高三期末-2017年高三期末历史知识点总结到这里就结束啦,有关高三期末试题查漏补缺辅导的课程,请直接拨打免费咨询电话:!学习靠的是日积月累,绝不可以眼高手低。只要选择家学习认真,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学好。

文章下长方图-高三一轮复习史地政资料
立即领取中小学热门学习资料
*我们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电话联系
侧边图-寒假1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