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上海

课程咨询: 400-810-2680

预约高中1对1精品课程(面授/在线),满足学员个性化学习需求 马上报名↓

获取验证码

请选择城市

  • 上海

请选择意向校区

请选择年级

请选择科目

立即体验
当前位置:北京学而思1对1 > 高中教育 > 高三期末 > 正文
内容页banner-1对1体验

高三期末-2019年高三期末历史知识点总结

2018-12-25 16:18:46  来源:网络整理

  高三期末-2019年高三期末历史知识点总结!圣诞节过完了,这一年马上也就结束了,接下来迎来的就是期末诊断了。小编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历史的知识点,大家复习加油。下面是高三期末-2019年高三期末历史知识点总结!同学们期末加油。

 

 

  高三期末-2019年高三期末历史知识点总结(一)


  1、 学习西方、寻求变革


  了解魏源、林则徐、严复、康有为、梁启超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


  林则徐、魏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人物,严复、康有为、梁启超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


  魏源:编撰《海国图志》,阐述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方法和目的,引导人们关注世界形势,对当时的思想解放有重要启迪作用。


  林则徐: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先进人。在广东主持禁烟期间,编译出《四洲志》、《各国律例》等资料。


  严复:翻译出版《天演论》,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指出封建君主皆为“大盗窃国”,主张国家属于人民,王侯将相是人民的公仆。


  康有为:著有《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借助经学的外衣,否定君主专制统治,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他的思想被称为“思想界之一大飓风”,“火山大喷火”。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抨击封建专制制度的危害和顽固派的因循守旧,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变法图存的思想。


  认识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


  资产阶级维新派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兴民权,提倡新学,起到思想启蒙的作用,促进了人民的觉醒。这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2、 新文化运动


  了解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


  代表人物有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蔡元培等。


  理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新文化运动的兴起:


  A为了反对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B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封建文化,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青年杂志》从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


  C《新青年》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北大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


  ②主要内容: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A“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B“新道德”,指的是资产阶级的道德,追求个性解放、男女平等。“旧道德”,指的是以孔子为代表的以三纲五常为中心的儒家传统道德。


  C新文化运动既是一场思想革命,也是一场文学革命。1917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形式上的革命),文学革命由此开始。随后,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翻旧文学,建设新文学(内容上的革命)。鲁迅发表《狂人日记》(先进部白话文小说)、《孔乙己》等,把反封建内容与白话文形式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认识新文化运动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


  A新文化运动猛烈地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尤其是青年人的思想得到少有的解放;中国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受到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B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已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


  3、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了解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宣传社会主义的史实


  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主张学习俄国(十月革命),改造中国。在中国,李大钊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了解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A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B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如北京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湖南的“俄罗斯研究会”等。


  C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如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D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些组织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深受工人欢迎。


  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高三期末-2019年高三期末历史知识点总结(二)


  1、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了解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


  三民主义指的是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民族主义即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帝国主义支持的清朝封建统治;民权主义指“创立民国”,就是通过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核心);民生主义即“平均地权”,也就是孙中山主张的社会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土地革命纲领。


  理解新三民主义


  ①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一大通过宣言,接受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②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新三民主义在民族方面增加了明确反帝和实现国内民族平等。在民权方面增加了提倡普遍平等的民权主张。在民生方面,增加了节制资本,实行耕者有其田等内容。


  ③新三民主义的意义:新三民主义发展了旧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有着基本相同的革命目标,即反对帝国主义侵略,反对封建军阀统治,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


  认识三民主义在推动辛亥革命和新三民主义在推动大革命中所起的作用


  ①三民主义的作用: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愿望,是辛亥革命的重要理论指导。在三民主义的理论指导下,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②新三民主义的作用:成为先进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和国民革命时期的旗帜。此后,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在全国展开。


  2、毛泽东思想


  了解毛泽东思想在工农武装割据和新民主主义理论方面的主要内容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创造性地提出符合中国国情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思想,以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理论。这一理论形成于井冈山时期(土地革命时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


  新民主主义理论: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集中全党智慧,先后发表了《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文章,在分析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对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作了详尽完整的论述。


  A中国当时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先进步是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描绘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蓝图及前景。


  B延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的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完整阐述,成为这一时期较重大的理论成果。


  了解毛泽东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主要论著


  新中国成立后,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报告,创造性地提出两类矛盾学说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科学阐明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认识毛泽东思想的深远影响


  A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B影响: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先进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取得中国革命胜利的理论武器,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毛泽东思想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C地位:在1945年召开的中共七大上,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3、邓小平理论


  了解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


  ①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


  A 1978年底,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邓小平发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成为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标志。


  B 1978年底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标志着中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C 1982年,在中共十二大上,邓小平明确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D 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根据邓小平的意见,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会议先进次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


  E 1992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个根本问题,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较终达到共同富裕。判断各方面工作的是非标准应是“三个有利于”,即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南方谈话把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标志着邓小平理论的成熟。


  F 1992年,中共十四大明确提出改革的下一步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G 1997年,在中共十五大上,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②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


  A在社会主义发展道路问题上,强调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B在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问题上,作出了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


  C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较终达到共同富裕。


  D在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问题上,强调改革也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是中国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E在社会主义建设的外部条件问题上,指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我国现代化建设争取有利的国际环境。


  F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问题上,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G在社会主义的战略步骤问题上,提出分三步走战略。


  H在社会主义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问题上,强调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必须依靠广大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必须依靠各族人民的团结,必须依靠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较广泛的统一战线。


  I在祖国统一的问题上,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创造性构想。


  认识邓小平理论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意义


  A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B邓小平理论着重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


  C邓小平理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是引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了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


  A“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内容是: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较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B 2002年,在中共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


  C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高三期末-2019年高三期末历史知识点总结(三)


  1、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科技发展


  了解新中国 “两弹一星”、载人航天、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以及袁隆平在杂交水稻领域取得的成就


  “两弹一星”:指的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


  A 1964年,中国先进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加强了中国的国防能力。中国十分重视和平利用核能,掌握了核技术后,先后建成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用核技术为国民提供电力。


  B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仿制近程导弹成功。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中近程导弹试验成功。


  C 1970年,随着我国先进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发射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五个发射卫星的国家。中国开始进入航天时代。


  载人航天:2003年10月15日,载着宇航员杨利伟的神舟五号顺利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005年10月12日,神舟六号载着宇航员费俊龙、聂海胜顺利升空。2008年9月25日,神舟七号载着翟志刚、景海鹏、刘伯明顺利升空,翟志刚完成了出舱行走。)


  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较早实现,这也是世界上先进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人工合成蛋白质的时代。


  袁隆平与杂交水稻:1973年,农业科学家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南优2号。他是在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先进人。他选育出的杂交水稻不仅大大提高了中国的水稻产量,也被认为有助于解决未来世界性饥锇问题。


  2、“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理解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①背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化,人民的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1956年初,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大规模经济建设已开始,党中央提出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出更大作用。


  ②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即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他还强调“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一个基本性的同时也是长期性的方针,不是一个暂时性的方针。


  了解贯彻“双百”方针以后的优秀作品


  ①文学作品:老舍的话剧《茶馆》、郭沫若的历史剧《蔡文姬》、杨沫的长篇小说《青春之歌》等。


  ②艺术作品:1959年被电影界称之为“难忘的1959年”。优秀电影有《五朵金花》、《女篮五号》、《青春之歌》、《红日》、《北国江南》等。


  3、“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了解建国后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①人民教育的建立:1949年底,先进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会议决定“以老解放区新教育经验为基础,吸收旧教育有用经验,借助苏联经验”来建立人民教育事业。


  ②新中国的教育方针: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③两种教育制度:全日制学校教育制度和半工半读的学校教育制度。


  了解改革开放新时期提出的“三个面向”、颁布《义务教育法》和提出“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史实


  “三个面向”:1983年,邓小平在视察北京景山中学时提出“三个面向”: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成为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方针。


  《义务教育法》:1986年,制定并颁布了《义务教育法》,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到20世纪末,我国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扫除青壮年文盲。


  “科教兴国”: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的思想,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入,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

 

 

 

  相关推荐:

 

  2019北京高三期末试题【汇总】

  高中作文赏析(三篇)

  2019西城区高三期末试题评析

 

 

 爱智康高中教育频道为大家分享的高三期末-2019年高三期末历史知识点总结到这里就结束啦,有关高三期末试题查漏补缺辅导的课程,请直接拨打免费咨询电话:!学习靠的是日积月累,绝不可以眼高手低。只要选择家学习认真,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学好。

文章下长方图-高三一轮复习史地政资料
立即领取中小学热门学习资料
*我们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电话联系
侧边图-寒假1对1